秋季养阴正当时,臻牧教您掌握中医养生秘诀
天凉好个秋,终于等来了一年之中调养身心的最佳时期。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在夏天外散的阳气,到了秋天就会逐渐往里收,收敛回来的阳气,被好好储存起来,才能在秋冬少生病、春天好生发。漫长的夏季过去之后,大多数人都属于最缺“阴”的时候,加上眼前秋燥渐盛,极容易燥邪上火。
臻牧,作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提醒大家,秋季养生,要抓住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
顺应四时,秋季以养阴为先
简单形象地打个比喻,「春夏养阳」养的是什么?地上部分,养的是树干,养的是生、长,让它枝繁叶茂、开枝散叶。「秋冬养阴」,阴是什么?地下部分,就是树根,让它蓬勃生长。人的养生也应该顺应四时,效法自然。
这里的“阴”,主要指的是人体内的精、血、津液等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物质和功能。这些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这些营养性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秋养阴”就是要护藏精血,珍惜津液,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远离疾病。
秋伤于燥,燥邪过旺易损身
在中医理论中,秋季开始养阴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原则,它源自中医对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医门法律》说:“秋伤于燥”。因此,燥是秋季的主气,天气进而变得干燥,气候寒凉,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内藏,而阴气则相对旺盛。如果此时燥气太过,则为燥邪。
燥邪有两个特点:
一是“燥胜则干”,燥邪侵犯人体,容易耗伤津液,而见一派燥象,如眼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
二是“燥易伤肺”,肺为娇嫩之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因此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唇鼻干燥、咽喉干痒或痛、干咳少痰、痰黏稠难咳等,如果燥邪伤及肺络,还会出现痰中带血。同时由于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肺津耗伤,肠道也会失去滋润,大便容易干结。这下,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秋季是呼吸道和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了。
预防凉燥,饮食选羊奶为上
从立秋到秋分的初秋时节,为温燥。暑热尚未褪尽,“秋老虎”正在发威,尤其是久晴无雨的时候,燥邪常和热邪相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这个时候除了多饮水,将雪梨、莲藕、荸荠、青皮甘蔗、白萝卜等榨汁饮用能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也可以选择百合、桑叶、麦冬、芦根等辛凉甘润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亦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润燥的作用。
秋分节气过后,此时气候逐渐转凉,燥邪与寒邪相合,则称为凉燥。之前适宜食用的甘寒之品就不太适合了,应该选择一些性温甘润的食物或者水果,比如核桃、芝麻、杏仁、山药、紫皮甘蔗、饴糖等,莲藕、雪梨、白萝卜也可以食用,但是需要蒸煮以后才可进食。更适合中老年人的饮食,我们认为羊奶为上佳选择,每日喝一杯温润的羊奶,滋阴养胃,通润五脏。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羊乳甘温无毒,可益五脏、补肾虚、益精气、养心肺;治消渴、疗虚劳;利皮肤、润毛发;和小肠、利大肠”。其中,“治消渴”更是证明了羊奶的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在凉燥盛行的秋季,羊奶因为其脂肪颗粒较小,更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中老年人群饮用。
秋季抓住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讲的“养阴”并不是指单纯地补充阴液,而是要在养阴的同时,保持阴阳的平衡。因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在秋冬养阴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避免过度养阴或养阴不当而导致的阴阳失衡。
秋季养生观念转变,中老年人要把握好身心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也是为安稳过冬做好准备。
臻牧,作为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提醒大家,秋季养生,要抓住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
顺应四时,秋季以养阴为先
简单形象地打个比喻,「春夏养阳」养的是什么?地上部分,养的是树干,养的是生、长,让它枝繁叶茂、开枝散叶。「秋冬养阴」,阴是什么?地下部分,就是树根,让它蓬勃生长。人的养生也应该顺应四时,效法自然。
这里的“阴”,主要指的是人体内的精、血、津液等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等特性的物质和功能。这些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这些营养性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秋养阴”就是要护藏精血,珍惜津液,使精气内聚,以滋养五脏,远离疾病。
秋伤于燥,燥邪过旺易损身
在中医理论中,秋季开始养阴是一个重要的养生原则,它源自中医对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医门法律》说:“秋伤于燥”。因此,燥是秋季的主气,天气进而变得干燥,气候寒凉,人体的阳气逐渐收敛内藏,而阴气则相对旺盛。如果此时燥气太过,则为燥邪。
燥邪有两个特点:
一是“燥胜则干”,燥邪侵犯人体,容易耗伤津液,而见一派燥象,如眼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等。
二是“燥易伤肺”,肺为娇嫩之脏,喜润而恶燥。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直接与自然界大气相通,且外合皮毛,燥邪多从口鼻而入,因此最易损伤肺津,影响肺之宣降,出现唇鼻干燥、咽喉干痒或痛、干咳少痰、痰黏稠难咳等,如果燥邪伤及肺络,还会出现痰中带血。同时由于肺和大肠是表里关系,肺津耗伤,肠道也会失去滋润,大便容易干结。这下,相信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秋季是呼吸道和肠胃疾病的高发季节了。
预防凉燥,饮食选羊奶为上
从立秋到秋分的初秋时节,为温燥。暑热尚未褪尽,“秋老虎”正在发威,尤其是久晴无雨的时候,燥邪常和热邪相合,侵犯人体,发为温燥。这个时候除了多饮水,将雪梨、莲藕、荸荠、青皮甘蔗、白萝卜等榨汁饮用能起到清热、生津、润燥的作用,也可以选择百合、桑叶、麦冬、芦根等辛凉甘润的中药煎汤代茶饮,亦能起到很好的养阴润燥的作用。
秋分节气过后,此时气候逐渐转凉,燥邪与寒邪相合,则称为凉燥。之前适宜食用的甘寒之品就不太适合了,应该选择一些性温甘润的食物或者水果,比如核桃、芝麻、杏仁、山药、紫皮甘蔗、饴糖等,莲藕、雪梨、白萝卜也可以食用,但是需要蒸煮以后才可进食。更适合中老年人的饮食,我们认为羊奶为上佳选择,每日喝一杯温润的羊奶,滋阴养胃,通润五脏。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羊乳甘温无毒,可益五脏、补肾虚、益精气、养心肺;治消渴、疗虚劳;利皮肤、润毛发;和小肠、利大肠”。其中,“治消渴”更是证明了羊奶的滋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同时,在凉燥盛行的秋季,羊奶因为其脂肪颗粒较小,更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中老年人群饮用。
秋季抓住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所讲的“养阴”并不是指单纯地补充阴液,而是要在养阴的同时,保持阴阳的平衡。因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阴阳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因此,在秋冬养阴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辨证施治,避免过度养阴或养阴不当而导致的阴阳失衡。
秋季养生观念转变,中老年人要把握好身心从“养阳”到“养阴”的关键转折,也是为安稳过冬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