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发现,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又再加快,本周后半期,一系列新的举措推出,不仅涉及国土空间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方面,更聚焦民生,签署康养合作协议,推动京唐养老协同落地;聚焦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布评估规范,填补相关服务工作空白。

京唐两地签署12项康养合作协议

京籍老人唐山养老 两地政策同享

本报讯(记者 王琪鹏)日前,京唐康养合作交流会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京唐两地政府部门、养老企业签订12项康养合作协议,推动京唐养老协同落地落实。据介绍,到唐山养老的京籍老人在享受北京养老政策的同时,将叠加享受唐山的养老政策。

为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搭建京唐养老服务资源对接交流平台,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唐山市政府共同举办了本次京唐康养合作交流活动。本次活动,市民政局组织了近百人的考察团前往唐山市深入考察,引导北京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和项目向河北省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有效促进优质企业与优质项目的集中对接,达成一系列合作。

在签约仪式上,西城区广安门外街道办事处、中国光大养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国老龄事业基金会等单位与唐山市签署12项合作协议。据了解,本次签约的12个项目共涉及唐山7个县市区,涵盖项目建设、合作交流、人才培养、服务升级等方面。签约企业代表、唐山首佳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蒲文慧表示,借助京唐养老协同的机遇,他们此次与北京市的机构签署了5项合作协议。未来,他们将主动对接北京市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服务标准,助力唐山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唐山距离北京较近,并且在养老服务方面形成了品牌优势,积累了很多经验。”北京市民政局养老工作处处长周玉介绍,下一步北京将继续聚焦“六个协同”,特别是在项目协同上集中发力,搭建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平台,定期组织北京养老机构和企业前往河北省环京周边地区对接项目需求,引导北京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和项目向河北省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

唐山市养老机构规模居河北省首位。近年来,唐山围绕京籍老人来唐养老打通了一系列政策堵点,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人能力评估结果互认、住院异地结算等方面不断完善政策。目前,入住唐山市养老机构和在社区居住的京籍老年人已超过400人,今年来唐山旅居的京籍老年人超6000人次。

“我们承诺,来唐养老的京籍老人在不折不扣享受北京养老政策的同时,叠加享受唐山的养老政策。”唐山市民政局局长张万如表示,唐山将陆续推出更多政策措施,解决京籍老人来唐养老的后顾之忧,为京籍老人来唐养老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的优质服务,让老人充分感受到“离京未离乡”“离家不离亲”。

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高质量建设

京津冀三地共商 国土空间规划协同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京津冀三地规划协同工作迈上新台阶。近日,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2023年—2035年)》编制工作初步思路,提出首都功能、沿海港口、安全韧性、流域治理、产业廊道等方面的研究重点。

会议听取了《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和《河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有关情况,审议通过《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京津冀国土空间规划协同专题工作组2023年重点任务》,明确了三地共商联动的工作原则,并细化年度重点任务。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詹晓阳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在坚持、贵在协同,河北省将与北京市、天津市协同解决跨省市重点问题,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具体包括,围绕推进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推动雄安新区、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等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陈勇说,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发挥规划引领和要素保障优势,持续提升京津合作示范区承接能力;加快推进京津冀港口枢纽形成合力,强化天津港服务保障功能,与北京、河北共同开拓腹地运输通道和运输网络,加快国家陆海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建设。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任张维说,要进一步凝聚协同共识,以更紧密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和更开放的工作组织模式,深化三地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的协同配合,形成规划实施的更大合力,使空间规划更好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意。”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北京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表示,加强空间规划统筹引领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优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非首都功能梯次有序疏解,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对三省市规划自然资源领域协同发展形成的阶段性成效表示肯定,同时建议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应先易后难,从已有共识的事情做起,用好大数据和信息化手段,不断拓宽研究思路,集思广益;要把发展规划和空间规划相结合,落实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廊坊上线

本报讯(记者 李如意)日前,以“数聚廊坊 智享未来”为主题的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仪式在河北廊坊举行。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以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为底座,作为一体化城市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旨在解决算力普惠、科研创新、应用孵化与落地、人才培养等AI发展关键问题,让AI算力像水和电一样成为城市公共基础资源,为河北及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活动当天,廊坊市政府主要领导、省直部门领导及与会院士、企业代表参观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并组织会见,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会上正式成立,廊坊发改委副主任王子辉向与会嘉宾解读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北京思图场景数据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等12家算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签约入驻。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科工(北京)空间信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将发布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合解决方案,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北京交通大学联合成立实验室,与长城汽车大模型签约战略合作仪式。

当前,廊坊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并明确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河北省印发了《关于支持廊坊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廊坊市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三条措施》,先后招引了华为、中兴、维信诺、润泽、建华高科、翌光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廊坊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成为河北省首批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之一。2022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9.1亿元,总量居全省各设区市第二位。

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廊坊于2022年在河北省率先启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新赛道。据了解,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由廊坊市委、市政府主导,总投资5.1亿元,落地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2900㎡,规划300P算力,一期建设的100P算力,相当于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今年6月,计算中心获得科技部颁发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正式进入国家队。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四大平台,形成“一中心、四平台”架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一中心”)承载基建基础设施、软件基础设施及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四大平台包括公共算力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和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负责人张斌介绍,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廊坊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它将依托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包括Atlas系列硬件、异构计算架构CANN、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昇腾应用使能MindX以及一站式开发平台ModelArts等,帮助伙伴和开发者高效使用AI能力,使能大模型创新,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升级。

未来,廊坊市将依托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在汇聚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同时,孵化一批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并积极面向产业赋能,推动京津冀地区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牵引京津冀创新成果在廊坊转化。

京津冀首个民生保障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

本报讯(记者 张楠)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近日发布《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规范》,规范将于2024年1月1日实施。记者了解到,这是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首个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规范将通过京津冀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实施落地,对民政部门监护的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测评,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鉴别,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进而丰富拓展救助保护内容和方式,探索建立具有京津冀特色的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进一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规范的发布实施,标志着京津冀救助保护和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心理评估工作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有了新的提升,进一步丰富拓展救助保护内容和方式,是推进具有京津冀区域特色的新型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将进一步填补儿童心理标准化服务工作的空白。

此外,京津冀三地还同时发布协同地方标准《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工程建设导则》。该标准规定了京津冀高速公路入口称重检测工程建设的布设,设施(设备)、收费广场和收费岛改造、安全设施相关技术要求,将优化京津冀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计费方式,实现封闭式高速公路收费站入口同步实行不停车称重,有效防止超载问题出现。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记者:王琪鹏 陈雪柠 李如意 张楠

上一篇:欧阳斌带队赴山西、四川开展康养产业发展调研 下一篇:山西携手粤港澳大湾区 推动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